徐晋鸿
文/羊城晚报记者 曾潇 蒋铮 温泽广
图/羊城晚报记者 温泽广 曾潇
印尼万隆是著名的避暑和旅游胜地,作为印尼第四大城市,这里居住着相当数量的华人。在万隆市中心南部一片街区中,矗立着一所现代化学校——这便是当地著名的崇仁三语国民学校。
据该校校董、印尼万隆客属联谊会主席徐晋鸿介绍,这所华校隶属于万隆客属联谊会,目前在校生约750人,涵盖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及高中全部学段,采用汉语、英语和印尼语三语教学。
华文教育获更多认可
在印尼,华文教育曾一度中断长达30年,直至1998年后才逐步复苏。当时,一批爱国华侨华人重新点燃“华语教育梦”,万隆客属联谊会也投身其中。回顾创校历程,徐晋鸿说:“我们最初只是一个汉语补习班,当时学生也并不多。”
展开剩余72%随着时代发展,印尼华人乃至整个社会逐渐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,联谊会创办的汉语补习班规模持续扩大,学生人数一度达到两三百人。万隆本地对高层次华文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。徐晋鸿表示:“考虑到学生需要更系统的教育,我们先是创办了华文幼儿园。幼儿园学生毕业后,又顺势开办小学。为避免华文教育出现断层,我们陆续创办了初中和高中,最终形成如今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。”
办学校是一项资金投入较大的系统工程。前些年,崇仁三语国民学校主要依靠徐晋鸿等当地侨领的直接资助。随着学校运营日趋成熟,目前侨领和华人社团“自掏腰包”的比例已大幅减少。
近年来,华文教育在印尼社会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,不少其他族群的家长也愿意将子女送入华校。目前,崇仁三语国民学校约有5%的学生来自非华裔族群。徐晋鸿说:“我们办学不分种族与宗教,面向所有人开放。不少其他族裔家长已经意识到,掌握汉语能为孩子的未来带来更多机会。”
课程丰富文化味浓
走进崇仁三语国民学校高中部,走廊里、教室内外,墙上贴满了学生的各种汉语学习作品。学校课程设置十分丰富,除印尼政府规定的数学、物理、历史等课程外,还开设了书法、中国象棋、武术、舞龙舞狮、中国音乐等中华文化特色课程。
据高中部书法老师介绍,学生们对这些文化课程兴趣浓厚,以书法课为例,无论是课堂参与还是课后练习,学生都非常积极认真。记者与一位古同学交流时,她能用流利的中文背诵古诗、演唱中文歌曲。古同学表示,她曾到深圳旅游,体验非常愉快,未来希望赴中国留学,目前目标是申请西安或厦门的高校。
谈及学校当前的教学情况,徐晋鸿提出两点关切:首先是师资力量仍有待加强,他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教学交流。“部分教师的汉语水平还有提升空间,有些人虽曾在中国进修一两年,但还不够。希望能创造更多机会,让本地教师赴华交流,或请中国老师前来培训。”
其次是毕业生去向问题。每年有30至40名高中毕业生赴中国留学,徐晋鸿期待扩大这一规模,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前往中国深造。他表示:“目前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限制:一是赴华名额有限,竞争激烈;二是若申请不到奖学金,赴中国内地留学仍需家庭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。”他期待能与相关方面协调建立更完善的机制,减轻印尼华人学生赴华留学的经济压力。
在崇仁校园里,徐晋鸿所到之处,学生们都恭敬地问好。他认识许多学生,即便只是迎面走过,也会关切地询问近况。有其他校领导对记者表示,在印尼办华校投入巨大,近乎一种“傻瓜”般的坚持。徐晋鸿则说:“办华校,我甘愿做这样的傻瓜,也希望未来出现更多像我一样的‘傻瓜’。”
【个人简介】
徐晋鸿,印度尼西亚知名华商与侨领,祖籍广东梅州蕉岭,曾从事纺织业。现任印尼万隆客属联谊会主席、万隆渤良安福利基金会副主席。他长期心系桑梓,慷慨资助家乡建设与投身社会公益事业,积极推动华文教育及中印尼文化交流,致力于促进族群和谐与两国友好合作。
发布于:广东省股票配资配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