旁遮普省的夏日热浪中,六架沙漠迷彩涂装的直-10ME攻击直升机缓缓降落在锡亚尔科特前线基地。
机翼下方,8枚CM-502KG空地导弹反射着刺眼的白光,而右侧短翼上两联装的TY-90空空导弹则暗藏杀机,这是全球唯一专为直升机空战设计的“旋翼杀手”。
巴基斯坦陆军地勤人员小跑着围拢过来,有人伸手触摸机身新装的石墨烯复合装甲,低声感叹:“这一次,轮到印度人睡不着了。"
时间倒回2015年。
印度与美国签署28架AH-64E“阿帕奇”武装直升机的合同是,巴基斯坦手里只有48架服役超30年的AH-1F“眼镜蛇”。
这些老家伙连火箭弹都挂不满,更别提对抗“阿帕奇”的地狱火导弹。
巴军先后尝试采购美国AH-1Z、俄罗斯米-35M和土耳其T-129,却接连遭遇制裁断供。
直到2023年7月,中国交付的首批直-10ME降落在旁遮普,这场持续十年的武直困局才被打破。
动力曾是直-10的致命伤。
早期型号涡轴-9发动机仅957千瓦,在克什米尔5000米高原测试时连基本机动都吃力。
而全新涡轴-9G的1500千瓦功率彻底改写剧本,比印度“阿帕奇”的T700发动机高出200千瓦,爬升率飙升20%,加速度提高10%。
2025年3月,在开伯尔山口反恐行动中,一架直-10ME在海拔4500米锁定19辆恐怖分子皮卡,23毫米机炮与火箭弹轮番开火,创下单次任务摧毁移动目标数量纪录。
真正让印度焦虑的是直-10ME的“猎杀套餐”。
旋翼顶端的毫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能穿透沙尘暴扫描20公里,同时追踪16个目标,比印度“阿帕奇”的“长弓”雷达多出4个通道。
但致命杀招藏在右侧短翼:天燕-90空空导弹专攻直升机旋翼和尾桨,3公斤离散杆战斗部起爆时形成金属切割环。
2024年珠海航展实弹演示中,它在3.2公里外一击斩落模拟靶机;同年5月,巴军更用它在边境击落越境的印度“苍鹭”无人机。
为对抗印度ZSU-23高射炮和单兵导弹,直-10ME在座舱和发动机舱加装6块陶瓷复合装甲,可硬扛12.7毫米穿甲弹直射。
发动机喷口向上调整的设计配合旋翼下洗气流,将排气红外信号降低63%,肩扛导弹锁定距离被压缩到1.5公里内。
2022年马克兰山区夜战中,这项技术让直-10ME在遭遇“毒刺”导弹偷袭时,仅凭热诱饵和机动就成功脱险。
中巴联合开发的战术体系更让战力倍增。
2024年8月“雄鹰-Ⅺ”军演中,4架直-10ME通过数据链共享目标信息,8枚CM-502KG导弹齐射摧毁模拟指挥所,全程耗时不到8分钟。
在拉合尔基地,地勤用北斗终端监测发动机状态,将出勤率从62%提升至78%,逼近美军AH-1Z的85%标准。
当最后一架米-35E调离东线,巴基斯坦在印巴边境完成“全中械化”:VT-4坦克冲锋、SH-15卡车炮覆盖、彩虹-4无人机与直-10ME组成猎杀闭环。
价格则是压垮印度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单价1500万美元的直-10ME,仅相当于“阿帕奇”3500万美元的43%。
巴军测算显示:采购30架直-10ME的费用只够买9架AH-64E,却多出21个作战单元;每小时飞行成本3.8万美元,不到对手的一半。
当迷彩涂装的直-10ME巡航照片登上巴基斯坦《论坛快报》头版后,印度《欧亚时报》紧急刊文承认:“中国在雷达和导弹射程上形成代差”。
新德里火速向美国求购第二批“阿帕奇”,却被告知生产线排期到2028年;俄制米-28NE因乌克兰战争断供,国产LCH直升机高原载弹量仅有直-10ME的1/3。
在锡亚尔科特边境哨所,印军哨兵连续三周用望远镜记录直-10ME的巡航轨迹,这些搭载“猎杀套餐”的中国造直升机,正以每周5架的速度列装巴基斯坦前线。
旁遮普的黄昏下,最新到货的直-10ME正在加挂CM-802反辐射模块。
两周前的俾路支省拦截战中,这套系统成功干扰了印度前沿部署的美制AN/TWQ-1防空雷达。
巴军飞行员抚摸着驾驶舱内新增的数据链终端屏幕,上面实时显示着彩虹-4无人机回传的边境画面。
他转头对地勤说:“明天巡航时,我们该试试新挂载方案了,左边4发反坦克导弹,右边两联装‘旋翼杀手’。”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股票配资配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